为嘛今年的风这么大?气象专家详解

来源:

大风橙色预警信号是气象部门通过气象监测在大风到来之前做出的大风预警信号中的第三级别预警信号。表示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者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记者统计了一下近年来本市发布过的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2018年8月发布过2次,均为海上大风橙色预警;

2019年8月发布过2次,均为海上大风橙色预警;

2020年8月发布过2次,均为陆地大风橙色预警;

2021年10月发布了4次海上大风橙色预警;

2024年8月发布过1次海上大风橙色预警;

2025年4月,发布过2次大风橙色预警,分别为陆地大风橙色预警和海上大风橙色预警。

2025年4月11日21时起,本市出现极端大风天气过程。截至12日12时,全市出现西北风6到7级阵风10到12级,个别站14级,最大阵风43.2米/秒(14级,蓟州区盘山),突破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值(出现在1983年4月29日滨海新区塘沽站,为34.9米/秒,12级),次大阵风为31.1米/秒(11级,武清区东马圈)。中心城区出现西北风6到7级阵风10级,最大阵风25.3米/秒(10级,红桥区),也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出现在2006年4月19日,为17.4米/秒,8级)。

市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杨德江介绍,4月12-14日,全市出现持续大风沙尘天气,13个国家气象站3天共出现大风29站次,其中12日13个国家气象站极大风速除市区为19.5米/秒外,其余均超过20米/秒,武清和津南分别达26.3和26.2米/秒、宁河达25.0米/秒,均为10级大风;除宝坻、静海和滨海新区(塘沽站)外均为2005年有大风记录以来4月风速最大值;12日,我市还出现了大范围的沙尘天气,全市除蓟州外均出现扬沙、其中有6站还有浮尘天气。

近年来研究表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导致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多、强度增强。这就可以理解为为何会出现超历史极值的极端大风天气。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出现的原因、频次、形态,相关科研人员也在积极监测相关数据,并做好资料积累和研究工作。

究竟风力大小有何意义,阵风又代表什么,天津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颖介绍了大风的各种气象知识。

什么是“平均风”和“阵风”,哪个更厉害?

首先,预报用语中对风的性质的描述常用“平均风”和“阵风”。西北风6到7级阵风10到12级,到底是6到7级还是10到12级?这就要向大家阐述预报用语中对风的两种描述方式:平均风和阵风。

王颖介绍,平均风指的是一定观测时段内风速的平均值,通常指2分钟和10分钟内测得的持续风速的平均值,是用来描述长时间内的风速变化情况。阵风指的是瞬时极大风速,通常是指3秒内风速的平均值,是用来描述突然的、强烈的风力。因此,市气象台预报的西北风6到7级为平均风速,阵风10到12级则是瞬时极大风速。

“大风”“烈风”“狂风”……这些是风力等级的名称

王颖介绍,“平均风”“阵风”“大风”“烈风”“狂风”,甚至“暴风”“飓风”则指的是风力的等级名称。

比如,风速达到8级时,根据风力等级划分标准,对应的风力等级为“大风”,对应的陆地地面物象为“折毁树枝”,此时人在向前行走时也会感觉到很大阻力。

9级的风被叫作“烈风”,可能会对房屋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

10级风是“狂风”,这般风力已经具备了将树木连根拔起的能力,甚至可能吹倒房屋。

11级至12级以上的风在陆地是很少见的。

因此,尽管阵风不是持续时间较长的风,而是瞬时极大风速,但当阵风的风力达到一定强度的风力等级时,其威力是不容小觑的!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在大风天气时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已经在户外,则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

Top